以蚊钉山水作为艺术创作媒材的艺术家陈浚豪,这次提供两件作品作为慈善义卖。陈浚豪直言,自己是个不安于既有传统技法的创作者,过往从水墨画、油画到压克力画作的艺术生命历程中,不断找寻自己的创作符号,最后以图钉、蚊钉山水作为自己的创作路线,也颠覆大众对于当代艺术的概念,「当你使用的材料,不再是原本材料的功能时,将会出现崭新的可能性。」陈浚豪道。
对于当代艺术来说,任何媒材都是创作
陈浚豪,2010年开始创作「蚊钉山水」,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材质开启他的创作之路。他直言,自己想要传达的是:「在媒材上,当代艺术是存在于所有可能。生活里面很多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做创作,可以很生活化地看待日常的每一件事,不一定要拿毛笔、拿油画颜料才是创作,平常的生活工具都有可能是创作的媒材,所应对的每件事,都具有提升生活美学的功能。」
自嘲是艺术界的怪咖
「我算是怪咖,不喜欢走老师的路线。当然我这样属于异类,是比较少的创作者。」陈浚豪这样比喻自己,不过大众似乎不这么想,反而在欣赏完他的作品后,给予不少反馈。而且不论是大幅创作或或小品,都能从观看的过程中,重新调适自己的思考模式,「因为你不确定看到的就是你所看到的。有点「看山不似山」的感觉,从远看到近看,逐渐打破自己的设限,发现『事实的存在不只存于一种观点』,体悟不同的可能性,发现原来作品还有另一种意义存在,这意义是端看观众从作品里头的了解,也可以从生活的观点,看到更多元的意涵。」陈浚豪道。
不将「突破」加诸在自己的未来上
「其实我不会将「突破」强加诸于自己身上。」陈浚豪如是说,但他总能从每次的个展,看见创作上的考验、下次创作的突破口,「又或是下次要把哪个部分在做到最精彩,等等都能从展览上找到新的突破点。这或许跟年纪有关,随着年纪的不同,看自己的展览也会有不同的体会。」陈浚豪道。而上个月才刚结束自己个展的他,也从这次的展览中,清晰地看到目前的人生的阶段,好像要关心更在地的风景,连结台湾这片土地,也连结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