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于本周日(13 日)北京亦庄举行。随着比赛临近,参赛机器人日前在跑道上进行了首次路测。

根据央视报导,已报名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的机器人,于 3 月 28 日晚在北京亦庄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路面测试。参与测试的,是已经完成报名的 6 家机器人参赛队,佔到了所有参赛队伍的近四分之一。

影片截图

首台出发的是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天工机器人身高 1.8 米左右,相比较于其他的人形机器人,它的步幅会大一些,提高了奔跑速度。机器人在引导员引导下,向前奔跑。随后出发的,是来自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身高大概 1.2 米左右,主要特点在于先进的关节设计和驱动系统,具备高度灵活的运动能力,可实现快速移动、转向及复杂动作。小巧可爱的它,跑起来很像一个小朋友。

天工机器人去年已在亦庄马拉松亮相,跟人类跑手打气,本周末会正式落场出赛(微博图片)

要完成 21 公里的半马,基本上每个机器人都要在途中进行几次换电操作。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保障团队进行保障,这就如同 F1 比赛中,赛车要进入维修区更换轮胎是一个道理,比赛中全程共设置 7 个补给站。根据赛例,在比赛过程中,机器人可更换电池,也可通过更换机器人以接力形式参加全程比赛。依据比赛过程中完赛时间、机器人更换次数进行综合评价,比赛过程中更换机器人每次罚时 10 分钟。

影片截图

影片截图

2025 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在赛制上遵循「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原则,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将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为确保人机安全,比赛全程採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机器人虽与运动员共享同一路线,但各自拥有单独赛道。

微博图片

在半程马拉松赛程中,机器人需面对长时间的双足行走或奔跑、复杂的路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这要求机器人在传感器的精準度、晶片的运算速度和算法的智能性等多方面具备极高水平。组委会介绍,此次参赛的机器人,很多并非为了奔跑和耐力研发,但这场比赛提供的是一个综合测试的舞台。2025 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机器人竞赛组副组长王国林表示:「可以对机器人的通行能力、稳定性、姿态的合理性、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控制算法,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希望通过交流,共同推动具身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此文章由「香港运动笔记」最初发表于 https://reurl.cc/YY80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