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制你的人生|声音,是通往心灵的钥匙──Vocal Coach 魏世芬:「要很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语言产生能量,会带领你提升到更佳版本的未来。」
相对于工业时代大量制造的「规格化」,我们更期待以「客制化」突破框架。2025年三月号 Special Report 邀集声音整治师、空间风水师、婚礼规划师、生命礼仪师等四位专业人士分享经验与心得,穿越不同层面与阶段,选择并活出专属人生。
by Melody TU-2025/03/13更新
企划/廖崇捷 统筹/涂千曼 採访撰文/涂千曼 摄影/Weslie Wei
每个人内心深处,或许都藏着被听见的渴望。不愿像美人鱼的故事,失去自己的声音,也失去自己的存在,随他人误认而化作海中的泡沫。大家暱称为「小芬老师」的魏世芬,成为声音整治师的最初,其实也与自己无法顺利唱歌有关。
要很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语言产生能量,会带领你提升到更佳版本的未来。
过度努力的女子,找到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
歌剧院有个工作是「歌曲诠释指导」,协助角色不只唱对,更要唱至深入人心。小芬老师以此为职志,完成相关学位后,从音乐剧到影视,协助众多演员、歌手,也开设面向大众的工作坊课程。「教人家唱歌、使用声音,很多人带着自己的冲突而来,也提供我一个机会,看到我以前的状态与问题。」魏世芬说。
主修声乐时期,过度练习使他声带长茧。曾经困在自己不能唱歌这件事十余年,最近他甚至感觉自己能开演唱会了。「协助大家表演与诠释,累积好多职能经验,回头才发现自己慢慢拓展,问题早就不在了。」而改变不仅来自技巧的调整,让身体支撑、喉管开张着大声说话,也来自内在的转化。像是过去他对自身力量有疑虑,以为应该缩小自己,现在知道对方也足够强大,才适合当伙伴;过去对待自己很紧绷,现在懂得适度休息,也允许别人协助自己。
魏世芬回忆小时候总是全力以赴,很在意做不到的部分。因为内心有很多感觉,会生气、想要出声,说话很容易哑。「我看起来可能是人生胜利组,但我很清楚自己讲话太锋利,有好多讨厌这个世界的议题,批判自己也批判别人。」成为声音整治师的核心,其实是想找到答案,如何发出让别人感到舒适的声音。他说:「也有很多人想要让别人舒适,自己其实很气。我觉得在中间有一个平衡。当我慢慢找到平衡,也希望带给更多人,找到自己的声音与表达,和世界比较和平共处的方式。」
温柔引导,释放多面向的声音能量
愿意来上课的人,可能是急切想被听见的人,或声音与自我连不上的人。魏世芬发现这过程类似心理谘商,有时不能直接说破,要轻柔地一再提出不同思维的可能。「这一行关键与困难之处是,我得要等他準备好。」
小芬老师分享,在台湾喊全名的情境如医院候诊、老师指名等,我们与名字的关系都不是很好。他的声音工作坊有个说出自己名字的练习,会陪伴大家用不同语调,将名字说成比较自在的状态。生气地说,把不属于你的能量解开;悲伤地说,连结悲伤的画面,进而拥抱自己。他记得很触动的一次是,有位声音急促而刚强的年长女士,在练习中看见,自己在妈妈与先生的丧礼上都没有哭,因为他必须撑起家庭。这时候眼泪落下来了,他的声音也鬆开来了,有了能被聆听的不同表情。
声音的形成,携带记忆与投射,但生命自有不同阶段,我们不只一种身分,也不只一种声音。魏世芬说:「有时候要被动,有时候要主动。是要当国王?还是服务者?专业陈述的感觉?还是幽默、开心的能量?」声音,是弹性的,也来自于我们的选择。
成为自己,来自清晰的觉察与决定
魏世芬从声音切入,协助人们成为自己。然而什么是自己呢?「你必须聆听自己当下的每个需求。」他说,「有的人一直服务别人,谁叫他做什么就很快去做。可是这些从来不是他要的,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因为一直猜测别人,失去自己的中轴。」
「如果起冲突,因为对方很兇而退让,我做了一个选择,表示我想要承担后果;假设要骂对方,我也要承担那个后果。活出自己的人生,是同时聆听自己与别人的需求,做出决定,然后负责。如果选择能清楚建立,会非常快乐。我比较深入的课程,就在说生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要很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语言产生能量,会带领你提升到更佳版本的未来。」
相信每次决定都是当下所能做出最好的决定,接受即使犯错,也是必经的过程。「以前一直以为我要做音乐家,后来才知道原来过程都是为了让我完备,做大家可以信赖的 Vocal Coach。」通过职业协助更多人,与生活不同面向的滋养之间,魏世芬也感受着自己的取捨。信任自己不需要总是拚命到底才值得报偿,此刻的他,正让美好的未来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