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姿疗心室】你也有「习惯性罪恶感」吗?
「我是不是太自私?我这样做是不是错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没为别人做到什么,而回过头来责怪自己呢?
by 周慕姿-2025/03/10更新
photo/ Netflix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
当与自己重要的朋友、家人、伴侣,遇到一些冲突而遭受委屈时,或许你知道那不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总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错。有时可能会在这样的过程中纠结、痛苦、怀疑⋯⋯很希望自己能够好好生气,好好站在自己这一边,但却发现要这么做真不容易。
也或许,你有过这样的经验:
当我们很习惯为别人着想,看起来是一种体贴,但为什么有时候,会因为自己没为别人做到什么,而回过头来责怪自己呢?
那有可能,就是一种「习惯性罪恶感」了⋯⋯
有时候,因为过往或童年的训练,也可能因为性格的关系,我们很习惯以他人的情绪、需求为主,很容易会把自己的力量用于服务他人,而我们总是觉得「只是顺手」、「只是顺便」。
当这件事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时候,做这些事情会让我们觉得有些成就感,甚至满足,尤其是当你的性格就是很愿意分享与照顾时;
但若后来,我们已经失衡,在他人身上花了超过我能负担的力气、失去了界限,而我们想要把力气拿回来花在自己身上时,可能会面临他人、甚至自我的指责。
那时,「习惯性罪恶感」就会上升,让我们怀疑:「我是不是太自私?我这样做是不是错的?」
或许,有着「习惯性的罪恶感」,会让我们忽略自我的需求与情绪,不容易做到站在自己这一边;也有一些可能,在与他人需求冲突时,我们对他人有一些想像,想像所爱的对方,应该和自己一样,重视我的感受,就如同我重视对方一般。
但如果我承认了:「其实此时,对方重视我不如我重视他多,所以他才会这样对我」时,看清这件事可能会帮助我们建立界限、保护自己,但却也会让我们失落、受伤,失去部分对对方的连结与信任。
要承认这样的感受、看清楚这样的现实,有时并不容易。因为看清之后,可能会让我们产生失望的感受,而这样的感觉,若起因是与重要他人互动的结果,更难以承受。
不过,如果我们了解,对方的确是一个独立个体,他有自己的情况与选择,而他对自己的选择的确有需承担的责任;同样的,我们也有选择,我们可以选择重视对方,也有着可以稍退一步、选择保护/照顾自己的这个选项。
因为关系是一个动态的情况,而非一个行动就决定了关系的样貌;对方能够决定自己在这关系中想要呈现的样子,同样的,我们也是。
如此,我们才能从一次次的感受与选择中,真正看清这段关系真实的样貌,而不是处在习惯的罪恶感中,努力维持对这个关系的想像,以为靠这个方法才能维繫关系,却又因为对方没有达到这样的想像、而受伤失望不已;
我们也才能从这样的真实中,了解到自己想要付出感情、想要照顾维繫的,是不是这样的关系与这样的对象。
然后,我们才有机会,从习惯的罪恶感、从一次次为了达到「想像中的理想关系」而付出努力与忍耐的委屈中解脱,也才不会抱着这样的委屈,要求对方要变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
那么,我们都有机会离真实的自己与对方,以及真实的关系,再近一点。
我们也许就有机会在关系中,活出真正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