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永续目标|职场性骚扰零容忍!性平修法通过,权势不再是庇护伞
by 谢小米-2025/03/10更新
TEXT/Rice 插画/unsplash.com 参考资料来源/劳动部资讯网、励馨基金会
「性平三法」修法,修了什么?
新增修法重点《性别平等工作法》,以「完善申诉流程」和「重罚」为主。除增订权势性骚扰定义并加重裁罚,刑事部分最重可达3年,行政罚部分最重可处100万元,另新增民事惩罚性赔偿最高5倍。雇主接获申诉和调查结果,有责任通报地方主管机关。
《性别平等工作法》过去申诉制度高度倚赖「公司自治」、造成受害人申诉意愿极低,劳工局对于职场性骚扰只罚雇主、不调查行为人,长年对职场性骚扰数量毫无掌握。三读后的新版,引入公司发生性骚扰案件需向劳工局「通知」的机制,也首度规定受害人如不服公司性平会申诉结果、或遭受公司雇主骚扰,可以直接向劳工局申请调查。此外,立法院也要求劳动部应该在半年内制定指引,明定何种程度的性骚扰、应该施以何种程度惩罚;也要求要劳动部展开专案劳检。
修法通过 两性平权跃进?
不过修法过后,就真的平权了吗?励馨基金会媒体组组长许馨月表示,基金会在长年实务工作中观察,职场性骚扰的不断发生与事件遭隐匿,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权势关系,再者是防治制度的不健全。其中权势关乎于阶级、性别、年龄、种族、职权及教育等,各种造成双方资源与能力落差的面向,而也就是这种悬殊的权势,让加害者能透过侵犯他人的身体界限、展现权力,进而获得控制感。
职场上的管漏现象
有不少人会说:「台湾性别已经很平等了,性骚扰只是少数吧?」「我们有女性国家元首,哪里还有什么权力不平等?」其实别忘了在权力结构内,性别虽然只是其中一环,但是却渗透在所有的面向之中,包括受教育的机会、职场升迁的难易,特定领域由男性主导等等的情况。性别平等指数高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台湾,真的已经是平权的社会了吗?一项调查指出即使台湾女性大学毕业生早已超过50%,但女性在高阶主管、企业负责人、董事席次的占比都仅约30%左右,管漏现象严重。
权力不对等才是性暴力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职场性骚扰与性侵害也不只发生在女性身上,更可能发生在任何一种族群、年龄、教育程度与社会阶级,因为权力不对等才是性暴力真正的核心议题,许馨月补充说明。有些形式的不平等可以用法律解决,有些形式的不平等只能透过社会变革的力量来改变。在#MeToo运动凝聚了社会的关注,也让被害人更愿意说出自己遭遇性骚、性暴力,以及和性有关的不当对待;同时间,台湾社会对于性暴力、权力与性别不平等的观看角度与氛围也有了改变,我们更可以期待,有一天,当被害人说出自己的受伤经历,不用担心被汙名与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