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海,83岁艺术家江贤二的梦想终于成真!台东金樽「江贤二艺术园区」3月15日开幕,这不只是一座美术馆,而是艺术家倾注一生积蓄与心血的礼物。在太平洋的怀抱中,走进这片园区,彷彿走进江贤二的内心世界——充满音乐、色彩与自由的灵魂。这里,每一道光影、每一处转角都诉说着艺术家与大自然的深情对话,邀请你一同感受台东如何给予他「第二个艺术生命」。
静池与信义馆(第一展览厅)外景 。照片提供/江贤二艺术文化基金会
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园区的每一处设计都体现了江贤二的美学理念。年过八旬的江贤二至今仍每天创作,这片土地承载着他移居台东十余年的创作历程。访客可在眺望太平洋的「德布西咖啡」或「静池」旁,感受启发江贤二创作的自然元素。
林友寒建筑师遵循江贤二的理念,让园区充分展现大自然之美。五栋建筑物以小量体依山势融入环境,主要採用清水模混凝土,每栋建筑都引进自然天光。「恭源接待中心」和「承翰馆」的屋顶使用江贤二偏爱的耐候钢,随时间呈现深邃红棕色。这些建筑以江贤二雕塑作品〈13.5坪〉为原型,也成为园区标识的灵感来源。
延伸阅读:盘点7间「全台最新美术馆」!勤美术馆、江贤二艺术园区、 台中绿美图⋯艺术迷不容错过
承翰馆(第三展厅)。照片提供/江贤二艺术文化基金会
严长寿导览。照片提供/江贤二艺术文化基金会
国际视野下的艺术对话
南条史生先生十年前首次造访江贤二画室,对台东的南岛风情和缓慢时间感留下深刻印象。开幕大展《光、美与净化》(3/15-9/28)以「追寻自由」、「音乐与自然」、「精神性与希望」为核心,呼应江贤二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光,带领观众体验艺术家不同生命阶段的心境流转。
南条先生认为,园区开启了一个「历史的起点」,访客的参与将与园区共同写下新的历史篇章。
由左至右-林友寒、严长寿、江贤二、南条史生、纪嘉华。照片提供/江贤二艺术文化基金会
艺术家的梦想与奉献
江贤二早在1980年代于纽约长岛拥有画室时,就萌生了开放私人空间分享艺术的想法。2008年定居台东后,在自然滋养下,这个梦想逐渐甦醒。他与严长寿相识后,两人共同致力于为花东打造国际级文化地标。
在妻子范香兰的全力支持下,江贤二夫妇「倾其所有」捐出一生积蓄购得的土地及卖画所得,加上许多企业家的善款,使原本的铁皮屋画室蜕变为今日的艺术园区。
「让每一个小朋友从小接触艺术,台湾下一代的美学涵养一定可以不一样。」江贤二表示,园区的建立是他作为艺术家对社会的贡献,希望能与大众分享这份美好。
由周裕颖设计的服务人员制服。照片提供/江贤二艺术文化基金会
关于江贤二
江贤二1942年出生于台中,15岁立志成为艺术家。师大艺术系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后转往美国,旅居纽约三十年。早期作品呈现灰黑色调,反映生活的苦涩;40岁画出〈巴黎圣母院〉后,他才确信自己有资格成为画家。
1998年返台后完成多部代表作;2008年迁居台东,受大自然启发创作出截然不同且缤纷的系列作品。古典音乐对江贤二的艺术有深远影响,他从马勒、荀白克、巴哈、德布西等音乐家作品中汲取灵感。
江贤二常说:「台东给了我第二个艺术生命!」台东的自然环境使他的画风从晦暗浓稠转为明亮奔放,近年在创作上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希望将这片土地带给他的生命力与灵感,分享给更多人。
明门广场与江贤二雕塑作品Paul & Henry。照片提供/江贤二艺术文化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