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加分,而是职场必备竞争力!「职场善意」究竟是什么?
追求高效率、崇尚高绩效、忍受高压力,这些都是现代职场的缩影。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环境中,强势领导和严格管理往往被视为成功必要条件,而「善意」则常被归类为可有可无的软性技能。
by 商业周刊-2025/03/23更新
撰文:王贞懿 图片:网路
但如果告诉你,全球顶尖企业正悄悄以「善意」作为竞争武器,你会相信吗?《如何成为生产力忍者》作者奥尔科特(Graham Allcott)在他的新书中提出重要观点:在追求绩效过程中,善意不是阻碍,而是加速器,是团队表现和创新的关键催化剂。
这一观点也获得了科学支持。2024年10月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职场善意能提升员工福祉、降低压力,还能增强对组织认同感,甚至能让员工愿意接受较低薪资,以换取在具有同理心和高情商领导的公司工作。
善意≠好好先生:两者的关键区别
专家指出,许多人排斥职场善意,是因为他们将「善意」与「好好先生」混为一谈,这是根本误解。
「『好好先生』确实有些软弱——专注于维持和平,却逃避说真相。」但相比之下,善意文化专注于真相和宽容。好好先生是告诉人们他们想听的,善意是告诉人们他们需要听的。想像同事做完糟糕的简报向你寻求反馈。「好好先生」会说谎:「表现不错。」而善意的做法,是真诚的讨论问题和改进方向。
心理安全感:高绩效团队的基石
此外,高绩效团队建立在信任和心理安全感上,善意是建立这种环境的快速方法。当团队心理安全时,成员敢于提出问题,分享创新想法,说出困难真相,也更开放接受改进建议。所有研究都指向心理安全、以人为本的企业更成功。心理安全感能带来更高的生产力、参与度、留任率和创新力。
善意的连锁效应
那么为何职场善意不那么常见呢?奥尔科特观察,这与「商业坏蛋」叙事有关,从《威尼斯商人》到《华尔街之狼》,大众娱乐与媒体常描绘,对人苛刻者才能成功。他说,贾伯斯传记后,许多创始人认为对员工大喊大叫就能建立下一个苹果,但统计显示,大多数成功领导者其实相当受人喜爱。例如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温暖和善意为成功奠定基础。
善意是动词,不是名词。重要的是行动,如员工互助计画,让同仁捐出休假给需要长期治疗的同事,创造连锁效应。给予者感受成就感,其他员工受启发加入,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支持。最新研究证实,接受善意的人更有可能也去执行善意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在当今职场,善意可能是我们最被低估的竞争优势。正如研究所示:善意从你开始,但不会在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