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蓬勃发展的直播产业中,浪Live绝对是站稳脚步的竞争者之一;以独特的才艺直播定位开创蓝海,让以往想到直播平台的刻板印象有所转变。甫接任执行长一职的李宗翰其实是技术背景出身,究竟要将浪Live的下一步带往何处?

从程式码到商业视野

李宗翰说,大家看他不像是个传统的典型工程师;2016年,当时的直播产业在台湾才刚开始萌芽,对比中国市场早已有百间以上相关企业。收到猎头公司传来新创公司的offer,他正是被高流量、技术密集的项目所吸引,「当初我对直播产业并没有太多了解,只觉得这是个很好挑战自己的机会,反正如果新创公司有什么状况,两年后我再回到传统科技业就好。」没想到一待8年,他也从创立初期面向技术为主的技术主管,成了执行长。




.elementor-73009 .elementor-element.elementor-element-3e3a996{transition:background 0.3s, border 0.3s, border-radius 0.3s, box-shadow 0.3s;}.elementor-73009 .elementor-element.elementor-element-3e3a996 > .elementor-background-overlay{transition:background 0.3s, border-radius 0.3s, opacity 0.3s;}.elementor-73009 .elementor-element.elementor-element-4fd3778 > .elementor-element-populated{transition:background 0.3s, border 0.3s, border-radius 0.3s, box-shadow 0.3s;}.elementor-73009 .elementor-element.elementor-element-4fd3778 > .elementor-element-populated > .elementor-background-overlay{transition:background 0.3s, border-radius 0.3s, opacity 0.3s;}




今年李宗翰正式接任执行长一职,但其实从两年前,他便陆续接掌公司许多不同面向的业务,深知转型过程中的挑战。「技术思维追求精确和逻辑,但管理工作更需要感性思考和全局视野;这样的双重背景反而让我在进行数据决策时更具优势。」面对新领域,他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以快速掌握核心逻辑,立即投入实践,并从错误中提炼经验,形成系统化的成长模式。

过往在趋势科技和宏达电的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消费市场经验,「这两间公司都是面对消费者为主,直播其实也是;我都说这些经验教会我,最重要的是快速学习与适应不同领域,用户永远会用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你的产品,这让创新变得有趣且必要,」他强调,「技术是这种平台的灵魂,无法掌控的用户行为正是我们需要挑战的地方,这也正是在直播产业立足的关键。」

绿色直播的品牌价值

「浪Live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坚持绿色直播,强调才艺内容的核心定位,」李宗翰说,在直播平台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当其他平台争相以争议性内容抢占市场时,浪Live选择了一条看似缓慢但更具持久性的道路。

「我们将自己定位为类电视台的企划公司,透过内容与技术的结合点,提供不一样的直播体验。」从街头艺人、餐厅驻唱歌手到选秀节目参赛者,浪Live积极发掘具有才艺特色的主播,同时严格把关内容品质,打造健康的直播生态系统,为平台奠定清晰的内容基调。但这种策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努力才逐渐发酵;到了2018年后,开始明显吸引更多具有才艺的创作者,甚至有一些直播主从平台成立至今,仍活跃于浪Live,成为长期稳定经营的象徵。

提供用户真正喜欢的服务模式

「我们观察到,直播平台不只是娱乐,更要能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观察促使浪Live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情感需求的满足,或许能阻止一些人在无聊时作出违法或危害社会的行为。」李宗翰说,浪Live并未仅停留于传统直播形式,而是积极寻求内容创新的可能;像是与近年在台湾爆红的韩国啦啦队们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结合PGC(专业生成内容)与观众互动的新型节目形式,让直播主在节目中不再孤军奋战,透过企划化的内容吸引更多观众,「这种打破传统的做法,增强了平台的吸引力,也为观众带来更多元的内容选择。」

「创新来自技术和内容的双向突破,而我们选择从内容出发,紧跟时事,提供观众感兴趣的直播体验。」通过时事与小型游戏结合的形式,吸引用户投入互动,进一步增强用户黏着度,「像是近期社群讨论度超高的拳上赛事,我们就让用户来竞猜谁会获胜,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因为内容有趣,更因为能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关注,」此外也深耕用户社群,透过线下活动强化直播主与粉丝的情感连结。李宗翰分享,像是每季举办一次如赌场之夜的主题活动,吸引大量粉丝参与,创造更深的互动机会,「活动不仅为了让粉丝能接触到更多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直播主,也帮助直播主拓展粉丝群体,进一步提升平台黏着度。」

AI 与寂寞经济的交集

在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AI 成为浪Live的重要利器,「我们记录用户的每个操作行为,无论是停留在哪间直播间,还是切换间隔的时间长短,AI 会综合这些数据,推荐最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让每位用户的浏览体验更加个性化。」李宗翰说,主播端的技术创新则结合人工标籤与 AI 分析,为每位主播建立专属的特徵标籤,从才艺类型到互动风格,进一步提高用户与主播的匹配度,「我们最近进行了一次AI训练,使用超过七万张主播影像,让系统能更準确地标籤内容,提升推广效率。」

在近期引发许多讨论的虚拟直播与 Vtuber 领域,他则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坦言虚拟角色在台湾市场的吸引力尚未完全爆发,但浪Live正尝试用互动性更强的方式,激发观众参与;「像日本市场对虚拟直播接受度就较高,但我们的核心还是在打造真人互动的情感连结。」浪Live积极探索与日本市场的合作,以发展符合当地需求的新型互动平台,同时也在台湾推动更多针对情感需求的创新活动。对于「寂寞经济」,李宗翰认为,直播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许多人心灵慰借的重要来源,「我们的观察显示,许多用户在繁忙的生活中找不到合适的社交方式,而直播平台成为他们的情感出口,浪Live就是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与人性化设计,打造更多能填补情感缺口的服务,让每位用户都能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一份真实的温暖。」

科技始终要为人服务

他指出,浪Live的目标不仅是成为直播平台,更是社群互动的空间,探索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展望未来,李宗翰的规划清晰而坚定,接下来浪Live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线,则是锁定短影音与社群电商领域,「我们相信,科技的核心始终是为人服务,浪Live的每一步发展,都围绕着如何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这就是我作为执行长最重要的使命。」透过不断创新与跨界合作,这个平台正在逐步进化为一个多元化的社群经济生态系统。在李宗翰的带领下,我们期待看到浪Live在全球市场,为直播产业带来更多创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