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造的不是营地,而是有生活感的体验场,因为这里是长辈留下来的生活遗址。-- 高山森林基地 主理人小马(马中原)
这里是位于花莲县丰滨乡矶崎村、海拔150公尺的高山部落。
这也是一座面海的森林。若以大冠鹫的视野鸟瞰,高山森林基地就像一个圆,圆心是一棵百年的大叶雀榕,它曾是大冠鹫的家,也是部落孩子玩耍找鸟蛋的天堂。右下方曾有一个高耸石穴,八十多年前,这里是小马的阿公马大山和阿嬷田贞女以石穴为家的生活场域。他们在此处理兽皮,耕种编织,收穫的穀物存放洞内,让发酵带来暖意。圆的左半边是大片梯田,那年田贞女刚学种水稻,带着小马的妈妈开垦种植,人力不足,要很辛苦才有饭吃。
如今这些遗址都被保留下来,化为迎宾场地、露营营位和冒险治疗的攀树体验场。高山森林基地,用一座饱含迁徙故事的森林来接待你。
「从小长辈就告诉我,我们是来自山的族群,不要忘记我们的家族很强大。」布农族的小马说。「强大」来自于冒险之心,1933年,日本政府实施集团移住政策,马大山被迫离开南投丹大山的祖居地,但他却选择独自东行、翻越海岸山脉,望见他此生从未见过的风景——太平洋。「ning-av」(布农族语,「好大的水!」之意)他说。「强大」更包含马大山迁移至东海岸后,谦容开放地向阿美族等各族学习,于是他成为第一个会撒八卦网捕鱼的布农族人。
即使后来召唤了八户人家前来定居,但属山的民族在海边终究是少数,「海岸布农」成为海洋原住民中的稀有种。
小马是高山部落的第三代,从小身边都是挺拔的海洋民族,而他们是少数矮壮黝黑的弱势布农族,他在茫然与困惑间长大。也意识到,他们是过着贫穷线下的生活。之后小马从军,过上几年把部落当民宿的逃离期。一次返乡参加长辈的告别式,才惊觉贫穷的气息丝毫未散,那个只有老人和小孩的部落,彷彿从他离家后就锁进时空胶囊。「如何才能翻转?」心中的疑问对他发出召唤。
于是他开始频繁往返部落,利用家中土地投入有机农业,以为有土斯有财,可以为部落生出产业。但终究不敌半农半军的人力不足与山坡地从农的艰辛,三年后再度打回原形,即将退伍的小马陷入沉寂。
「既然你做了这么多的田调,要不要试试转做文化体验?」曾有旅游背景的太太陈亚平某日不经意地说起。这句话让小马眼睛一亮,开关再次打开,于是在2017年,和有临床心理师背景的徐坚玺共同成立高山森林基地——在伙伴戏称「各种商业条件都不利,又远得要命」的部落创生,提供猎人文化及攀树冒险体验。这里同时也是露营场域,每年举办面向不同年龄层的营队,现在即将迈入第八年,也受到许多关注。
高山森林基地最擅长的是体验,因为他们着重细节,包括称谓。带领体验的伙伴不会称自己是教练,而是引导员,「这个词多了温柔和谦卑,因为真正的老师是土地、是森林。我甚至叫大家『旅人』而不是『旅客』。即使你是董事长,我也希望彼此是平等的,你和部落山海做朋友,这关係才会持久。」小马自许基地成为旅人和自然间的桥梁。
搭一座桥要留意的「眉角」何其多,何时鸣枪凝聚旅人的注意力、何时吟唱让大家闭眼感受、何时留白静默,何时又需展现部落式幽默⋯⋯所有细节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经验优化,再加上引导员随机应变的点缀而来。很多体验过的旅人,都说这无疑是沉浸式的环境剧场。
「当你好好讲这片土地的故事,这会撞击到大家的生命,一但你的内在被唤醒,引起反思,也会带出疗癒。」向来以阳刚的猎人力量为傲的布农族,较少会以阴性的「疗癒」二字来主述。但小马将从小看着父亲入山前安静磨刀的身影,亦步亦趋地在森林走闯的身体感受,完整转译成素人都能共感的深刻语彙——这些都成为基地的独特之处。
不微弱的微型产业
2023年8月,正好是基地熬过疫情,準备迎来暑假的旺季,但晚间的一场电线走火,却烧光了营运的重要设备及生态厕所,万幸是无人在场,也未酿成森林大火;但起火点附近的大树和基地的所有伙伴,都因此受伤了。
当一颗树受伤时,它会在伤口处产生新的癒伤组织,基地的伙伴也是如此。这场大火让基地被迫按下暂停键,在伤口尚未癒合之时,伙伴们迅速整顿步伐,展开新生和重建计画。
他们不断思考基地此刻的需要,把握机会再次进化,于是降低了体验门槛,增加「一人就能成行」的崭新独旅型态。「我们希望大自然的接待再站出来一点,人的引导往后退一点。」陈亚平说。他们决定让旅人以自己的速度亲近森林。
现在的体验,有一人就能轻鬆泡森林的疗癒体验,和猎人分享刀DIY的身心锻鍊体验,也有二至六人即能成行的各式文化冒险行程:「找猎人」,来当一日海岸布农猎人,在古老的猎径上,以猎人之眼看向世界;「找老鹰」可以让你运用设备,登高到大叶雀榕的肩膀,了望太平洋;「找猎刀」,来为自己打磨一把刀,进入森林感受布农文化与猎人精神。当然,也欢迎单纯来享受森林海景的露营旅人!
重建募资计画达标后,硬体设施才刚完成,却又遇上今年的大地震和强颱,花莲观光业再度重挫。「别人看的是自然灾害,但我看到系统问题。天灾和火灾一样,让我明白部落的产业无法规模化;当大家还在说返乡青年、地方创生创造就业机会时,一直忽略了如何面对极端气候⋯⋯这些问题在微型产业得到解放。」面对无常,长出信心的小马说道。高山森林基地不会做大,也不愿做大,小而美的微型产业能动性高、应变力强,才有机会在这远得要命的部落存续下去。
你是自然,你是自己
「文化要透过产业来活络,靠商业模式来持久,但不能没有文化来厚实基底,否则很容易『走钟』。」基地很多体验都用「找」字开头,小马希望以祖辈的文化故事作为核心,让旅人找到自己与环境的定位,而他也自许找回家族的荣耀和部落的需要。
偏乡的微型产业始终要面对的是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各族环伺的高山部落,小马的选择和阿公一样,谦容地与他族合作共好。现在团队成员除了布农族,还有阿美族、撒奇莱雅族和汉族人。他打破文化界线,异中求同,保有各自的民族性,也乐于接受彼此的独特性,矶崎村本就存在于多元文化中啊!他笑说。
高山森林基地一路上都摸着石头过河,从未挑好走的路走。既然基地不可能走向规模化,那就把所有的微型店家都串连起来吧!于是,结合花莲县丰滨乡和台东县长滨乡的「双滨共好平台」应运而生,提供旅人更丰富的游程选择。小马深知微型产业的困难之处,即使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久。
「要好好守护这片土地,黑黑的肤色就是你的骄傲。」父亲的叮咛言犹在耳,小马同时惦念着基地一路走来的初心——希望每个旅人在这片森林中都能做自己,找回人与自然亘古的连结。「你是自然,你是自己。」这八个字如同密语,成为高山森林基地最想告诉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