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自由・之丘,曾经搬过一次家。最初位在「麵线窟」里的旧麵线工厂进行改造,目前则移至旧称为「打铁寮」的街域,老闆Allen再次让闲置的废弃仓库焕然一新。这里不仅装载着时代记忆,也带进了年轻能量,在复古与创新之间,感受到更多的是「自由」。
天井、老树、旧宅,承续古情与新意
「一开始看到这个物件时,天花板都是破的,后方杂草丛生,我一度想过要不要放弃。」挣扎许久Allen仍决定承租,是出自对古物如诗般的情怀,亦不愿长久坚持的老屋风格划下句点。过程耗时三个月,经历大雨直落屋内的狼狈时分,Allen将房子整顿换装,自由・之丘2.0正式诞生。
踏进如今的自由・之丘,立刻被惬意而温润的气息包围。Allen特意保留旧建筑的樑柱及斑驳墙面,让时间痕迹为空间增添温度;桌灯、杯具、装饰品多为他从各地搜集的老物,连怀旧的牙籤鸟都可爱地放在水杯旁。
穿越侧门走到后方,阳光从天井倾泻,整理后余下左右两棵恣意生长的老树,绿意幽静恰如其分;原先的老宅厨房改建成洗手间,其余则作为喫菸室及仓库,还有一处开放的温馨空间,不时有塔罗牌等占卜师进驻。
这里有咖啡、有茶、有酒,没有框架
移至现址后,自由・之丘的精神未变,名称则有了些许不同。「以前自由之丘四字连在一起,现在分成自由・之丘,是想更清楚呈现渴望传递的概念。」灵感虽取自日本地名,却从未想複製该处风格,而是希冀强调突破框架的自由意念,丘则如木栅依山的地形,Allen期待这里成为有趣事物的集散地,像座小山,蓬勃又充满力量。
自由・之丘营业时间从下午至深夜,成天供应咖啡、茶和手作蛋糕,无论何时想喝什么都能随心畅饮。Allen端出的每一杯咖啡,各环节都有自己的挑惕坚持;这里的茶则来自文山区的猫空茶园,木栅着名的铁观音,风味浓而醇厚,微微果香待出迷人观音韵,回沖多次仍余韵悠长。
自由・之丘老闆Allen。
店内茶品多为猫空在地茶种,让人们从五桿感受木栅。
留一盏灯,看见不一样的木栅
于木栅土生土长的Allen,之所以回家乡开设自由・之丘,比起单纯供应饮品和甜点,他更希望翻转众人对木栅的印象。「以前在外工作说自己是木栅人,多数人只联想到猫空、动物园,但这里还有很多值得被看见的潜力。」许多艺文工作室到店内举办小型展览,与社区店家一起发起在地活动,邀请全台各地餐车进驻,因而让木栅与外界有了更多元的连结,「光靠这间店不能改变什么,但看到附近居民渐渐共同响应,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做对事了。」
店内各处小角落充满年代感物件。
在自由・之丘,可以看见附近的孩子来读书、长辈喝午茶、妈妈独身享受短暂的me time片刻,在每个薄暮或深宵,化作和煦后盾,成为人们生活日常的一部分,「曾经有熟客提到,每次下班开车回木栅,看到自由・之丘的灯,便知道家到了。」Allen感动地分享,从此之后就算店已打烊,他仍会把灯留到最后一刻,离开前才熄灭。期许自由・之丘像城市里的灯塔,在砖瓦里亮着灯,如家般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