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其实只讲了故事的四分之一?甚至还有过贺岁片版本?你未必知道的《风之谷》16件事!
宫﨑骏执导的《风之谷》(风の谷のナウシカ),可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第一部原创电影。
by 出前一廷-2025/03/09更新
Photo / 甲上娱乐
如今,随着《风之谷》回归,并在台湾登上大银幕,接下来便让我们一同看看关于《风之谷》这部片,你未必知道的16件事吧!
1:40年后的首度降临
最初上映于1984年的《风之谷》,虽然是许多宫﨑骏及吉卜力影迷十分熟悉的作品,但过去在台湾,《风之谷》却仅有在影展这类场合上映,直到这一回,才真正首度于台湾全面公映。而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风之谷》推出的年代,宫﨑骏还并未像如今这么有名,因此这回对他的影迷来说,则可说是跨越了40年以后的梦想成真。
2:诞生前的其它概念
宫﨑骏在参与打算将温瑟.麦凯(Winsor McCay)的漫画《小尼莫》(Little Nemo)改编为电影的企划时,觉得《小尼莫》这种单元式的短篇漫画其实不容易改编成长片,因此开始尝试自己创作故事。
后来,他想出了两篇故事,一篇是描绘一名公主率领被众人歧视的食尸鬼族群的《食尸鬼公主娜乌西卡》(グールの王女ナウシカ),以及一名叫做库夏娜的少女,与一只巨大土龙一同生活的《土龙与库夏娜》。
当时,德间书店出版社正想进一步拓展市场,因此在动漫杂誌《Animage》担任副总编的铃木敏夫,便建议宫﨑骏前往提案。因此,他又另外构思了一篇以日本古代神话作为灵感,里头包括大量铠甲武者、飞行机械与巨大人形兵器元素的故事《战国魔城》。只是,由于德间书店认为原创作品会比较难吸引观众入场,因此回绝了宫﨑骏的企划,也让《风之谷》才这么于焉诞生。
3:《风之谷》漫画版
宫﨑骏在得知德间书店回绝的原因后,决定乾脆先把《风之谷》画成漫画,然后再拍成电影,借此解决德间书店的疑虑。
因此,他从1981年9月开始,于《Animage》上连载《风之谷》,并一直到《风之谷》成功拍成电影,甚至是上映十年后的1994年才总算连载完毕,中途更由于投入《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龙猫》(となりのトトロ)等片的制作过程,因此不时暂停连载。
特别的是,宫﨑骏认为漫画与电影的情节没有必要一模一样,因此在心中将这两个版本视为不同作品。至于漫画情节,则受到现实中的战乱事件影响,最后使漫画比起电影版而言,在内容上更为复杂,描绘了大量的权势斗争与战争情节,就连主角娜乌西卡也更具宗教救世主般的色彩,并针对整个世界观有更为清晰的描绘,最后甚至演变成一个类似于「弒神以获得自由」的故事。
4:原始长度与概念
一开始德间书店曾想将《风之谷》拍成约30分钟长的电视动画,而宫﨑骏则是希望能拍出约70分钟长的作品,剧情则描述娜乌西卡仍是孩子时,如何成为一名御风使,还有首度认识她的导师犹巴,以及在腐海里第一次遇到王虫的经过,内容可以算是漫画版的前传之作。
但在《Animage》总编辑尾形英夫的提议下,《风之谷》则被敲定拍成全长约110分钟的电影动画,至于剧情方面,则变成以漫画第一集到第二集中间的内容为主,同时将不少细节予以删除,使电影本身显得较为完整。至于后来比电影还晚完成的漫画则全长七集,因此就宫﨑骏内心的完整度来看,其实电影《风之谷》,只算是才讲了四分之一的故事而已。
5:娜乌西卡的灵感来源
只要是影迷,可能便知道知名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Christopher Nolan)正在拍摄他的最新作品《奥德赛》(Odyssey)。而《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其角色灵感正是出自这部希腊史诗里的同名公主角色。
有趣的是,宫﨑骏一开始是在美国作家伯纳德.伊文史林(Bernard Evslin)的《众神、半神、与恶魔》(Gods, Demigods and Demons)中,看到有关这个角色的三页介绍,并被这个喜爱幻想与充满感性的公主所深深吸引。没想到的是,等到后来他实际读了《奥德赛》后,才发现书中描述的这个角色,其实与《众神、半神、与恶魔》里给他的感觉不尽相同,因此则没有让他那么喜爱。
而这个角色也让他联想到日本平安时代的故事集《堤中纳言物语》中,一篇名为《爱虫公主》(虫爱づる姫君)的故事。这则故事描绘了一名喜爱昆虫与大自然,毫不在乎世俗对于女性既有观点的公主。而《风之谷》里的娜乌西卡,便是在这两个角色影响下创造出的人物。
6:延续旧作的元素
宫﨑骏曾在1969年到1970年间,于主要读者群设定为小学生的刊物《少年少女新闻》上,连载一部名为《沙漠之民》的漫画,而里头出现过的王都培吉特,后来也曾出现在《风之谷》里,就连故事里严酷无比的生存环境,也同样如出一辙。
7:来自他人作品的影响
除了主角娜乌西卡外,宫﨑骏亦曾公开表示,《风之谷》的情节与设定,均有受到诸星大二郎的漫画《失乐园》影响。至于植物学者中尾佐助的《栽培植物与农业的起源》,则影响了娜乌西卡对腐海与自然的看法。
至于法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所写的《沙丘》(Dune)原着小说,以及布莱恩.艾尔迪斯(Brian Aldiss)的《温室》(Hothouse),也都在沙漠、腐海与王虫的设计上,为宫﨑骏带来了一定影响。
8:源自现实的设定
1950年代,熊本县水俣市曾因为有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海湾,导致当地有大量生物与人类均出现汞中毒症状,造成严重死伤,后来还导致当地海湾一度没有生物存活,直到许多年后,才又出现鱼群聚集的现象,让宫﨑骏因此借由《风之谷》,想传达出生命原来可以如此坚韧的讯息。
至于腐海这个名称,则是来自克里米亚一座湖底有大量淤泥,由于时常散发出腐败气味,被人称之为「腐臭之海」的锡瓦什湖。至于腐海里的森林生态,则是源自九州屋久岛上的森林风貌。
9:一鸣惊人的庵野秀明
由于《风之谷》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人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Animage》上公开招募动画师。而当时才刚投入动画界,日后以《新世纪福音战士》(新世纪エヴァンゲリオン)闻名的庵野秀明,在看到招募讯息后,便前往东京自荐加入《风之谷》的制作。
由于他的作品集十分优秀,因此宫﨑骏除了让他加入外,更让他负责电影最后巨神兵攻击王虫群的关键场面,而庵野秀明也成功绘制出溶解中的巨神兵,以高超的技巧,就此在动画业内一鸣惊人。
10:与久石让的初次合作
在配乐方面,一开始宫﨑骏等人曾考虑过坂本龙一与细野晴臣等人选,但最后却始终无法敲定。后来,唱片公司的人则向他们推荐了当时还不算有名的久石让,结果不仅造就了日本动画史上的一大配乐经典,更成为久石让日后与宫﨑骏长期合作,打造出一首又一首经典音乐的开端。
11:原先的不同结局版本
在电影高潮时,巨神兵迎击王虫群的部份,原本预定会有一场双方的肉搏战,或是巨神兵自尽等等安排,但由于片长与制作进度落后,导致需要让剧情结束得更为俐落,所以才改为片中巨神兵启动没多久后,便随之溶解的状况。
至于娜乌西卡挡在王虫前的经典桥段,则原本会是电影结束的地方,以开放式结局,让观众无从得知娜乌西卡最后的命运。
不过,由于铃木敏夫认为这个结局难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于是与高畑勋讨论该如何修改,最后才改成电影中娜乌西卡死而复生的情节,并成功说服了宫﨑骏。
12:吉卜力工作室的诞生
《风之谷》制作时,寻求了动画制作人原彻的工作室Topcraft协助。然而,就在《风之谷》上映隔年,Topcraft便由于人员大量离职而停止营运。后来,为了準备高畑勋打算拍摄的纪录片《柳川堀割物语》的拍摄资金,高畑勋、宫﨑骏、铃木敏夫等人决定创建一间动画工作室,透过制作动画来赚取《柳川堀割物语》所需的成本,最后则让吉卜力工作室因此诞生。
而《风之谷》虽然早在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前便已完成,但后来的版权还是归属于吉卜力名下,日后亦被普遍视为吉卜力的首部作品。
13:传说中的香港贺岁版
由于1987年,《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在香港上映后,获得了十分优秀的票房成绩,因此使电影公司在1988年的春节档期,推出了先前并未在香港上映的《风之谷》。
只是,虽然香港版的电影公司邀请徐克担任监制,陈嘉上负责配音剧本,但结合两大知名导演的粤语配音版,却大幅改动原版台词,并为了搭配春节档期,硬生生置入许多与过年有关的台词,并加入不少与故事全然无关,甚至还十分突兀的贺岁片笑点,最终使《风之谷》虽然依旧在香港创下优秀票房,但这个贺岁片版本,却也因此成为无数影迷耻笑至今的黑历史。
14:欧美版本与古怪片名
Photo / Warriors of the Wind
香港这种自行修改与调整剧情的作法,也同样发生于欧美地区。例如在美国,《风之谷》便被改名为《风之战士》(Warriors of the Wind),还把电影删减了20分钟左右,就连后来的录影带版本,外盒封面也有许多片中根本没出现的角色,一直到2005年时,《风之谷》才又于美国推出了重新配音的完整版本。
Photo / Sternenkrieger
而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例如德国版叫做《星际战士》(Sternenkrieger)、法语的两个版本则为《幽灵船》(Le Vaisseau Fantôme)与《星星公主》(La Princesse des Etoiles)。所幸,这些地方后来也都推出了完整版,并将片名改为原名直译。
Photo / La Princesse des Etoiles
15:改编游戏
由于德间书店一开始就是想拓展不同市场,因此也让旗下的游戏公司制作了三款改编自《风之谷》的游戏。第一款与电影同名的冒险游戏,在NEC的PC-8800主机上推出。第二款则是在PC-6001主机上推出的射击游戏《娜乌西卡千钧一发》(ナウシカ危机一髪)。至于第三款则是MSX主机的游戏,名为《被遗忘的娜乌西卡:游戏版》(忘れじのナウシカ・ゲーム)。但无论是哪一款游戏改编的情节,都不被宫﨑骏所承认。
16:幻想成真的飞行器
2003年时,日本艺术家八谷和彦设计出片中娜乌西卡驾驶的滑翔机实体成品,并于2014年时,做出1:1比例,并且安装了喷射引擎,可以实际飞行的成品,后来更在2016年时,达成了飞行高度70公尺的记绿。
以上的16件事,便是与《风之谷》有关的有趣内容。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在戏院看过这回首度于台湾公映的《风之谷》,并感受到本片真正的魅力所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