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正面临严峻的AI人工智慧危机! 彭博社知名记者 Mark Gurman 日前撰文指出,苹果在自研AI技术上进展迟缓,已被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脑后,具备现代化对话能力的Siri语音助理,恐怕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才能问世。

这与苹果在2011年率先推出Siri、领先聊天机器人领域的地位形成强烈对比。 如今,苹果不仅脚步慢了下来,强化Siri的进度也远远低于预期,令人担忧这家科技巨擘是否将在AI竞赛中掉队。

新版Siri功能「鸡肋」? AI使用率低迷

苹果在去年六月推出了号称融合AI技术的新版Siri,虽然在电脑生成影像等特定领域展现了一定能力,能利用使用者个人资料更精準回答问题、分析萤幕内容,并更细緻控制功能与应用。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苹果至今连一套能稳定运作的Siri原型都难以拿出,工程师们正竭尽全力,力求能在五月如期完成开发。

而苹果自去年十月起陆续释出的Apple Intelligence部分功能,包括写作工具、语音信箱转录、Genmoji个人化表情符号等,在外界看来,多半是「锦上添花」的功能,部分甚至被批评为「近乎毫无用处」。

曾被誉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的苹果,至少在AI领域的表现,目前看来是差强人意。 为了弥补AI技术的不足,苹果曾尝试将ChatGPT整合至系统中,但效果同样不如预期。 这项整合功能被认为是「事后补救」,缺乏流畅的对话体验。「视觉智能」功能,提供现实世界物品辨识资讯,则被认为只是Google智慧镜头的基础版本。 甚至连最基础的AI应用 - 通知摘要功能,都因频繁误推突发新闻警报,遭到部分应用程式禁用。

Apple Intelligence 难成换机诱因?

种种迹象显示,Apple Intelligence 恐怕难以成为刺激消费者升级设备的诱因。 市场分析师指出,消费者似乎缺乏仅为了体验AI功能而购买新款iPhone或其他苹果产品的动机,无论苹果在行销上如何强调其优势。

苹果内部似乎也意识到这点。 儘管曾向华尔街宣称,在提供AI功能的地区,iPhone销售表现更佳。 然而,内部数据却显示,使用者对于Apple Intelligence 的实际使用率相当低迷。

相较于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Gemini及微软的Copilot,苹果在AI领域的起步已明显落后。 儘管如此,外界原本期待苹果能推出一款有趣、具对话能力、深度整合且实用的AI产品,力挽狂澜。 去年六月Apple Intelligence 亮相时,苹果也曾宣称其目标是打造「为大众设计的AI」。

然而,最终结果却令人失望,Apple Intelligence 的表现远远不及竞争对手的产品。 在AI技术快速渗透日常生活、大幅改变人机互动模式、沟通方式与工作流程的当下,苹果在AI领域的失利,可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新版Siri成救命稻草? 2027年恐仍难到位

新版Siri将成为苹果能否成功翻身的关键。 这款备受期待的软件,预计将在五月正式亮相,距离最初公开已历时近11个月。 目前iOS 18版本的Siri,实际上拥有两个「大脑」:其一负责处理传统Siri指令,例如设定计时器、拨打电话;另一则负责处理更複杂的查询,能利用使用者数据,并具备在使用者修改语音指令时避免混淆的能力。

为了赶在iOS 18发布前推出Apple Intelligence,苹果当时并未将这两个系统完全整合,导致Siri的运作流畅度不如预期。

在即将到来的iOS 19中,苹果计画整合这两个系统,并推出全新的Siri架构。 这项重大更新,最快有望在今年六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 (WWDC) 上揭露,并预计于2026年春季随着iOS 19.4正式上线。 内部代号为「LLM Siri」的新系统,原先目标是在同一版本中导入更具对话能力的互动模式,但由于研发进度延迟,恐怕无缘在六月WWDC亮相。

苹果AI部门内部人士坦言,在全力开发新版Siri之前,必须先修复底层系统,而这并非易事。 因此,他们悲观预期,真正现代化、具备流畅对话能力的Siri版本,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的iOS 20才能与消费者见面。

这意味着,苹果在这场AI竞赛中,已落后竞争对手长达五年之久,落后幅度远远超出许多人先前的预期。 更令人担忧的是,苹果的竞争对手并未停下脚步。 以OpenAI和Google等公司的研发速度来看,两年后的AI技术将会进化到何种程度? 更遑论那些每隔几週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AI新创公司。

种种迹象显示,iOS 19在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上,恐难以带给消费者显着的升级体验。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苹果仍需投入大量时间,才能将去年发布的功能顺利推向市场。 在今年的作业系统更新尚未正式推送给使用者之际,就要着手準备明年发布的新版本,显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苹果正面临关键的转捩点。 显而易见的是,苹果内部的研发速度,已不足以创造出足以匹敌竞争对手、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基础AI技术。 这迫使苹果必须做出改变,才能在这场攸关未来科技霸权的竞赛中,重新夺回领先地位。

借镜三星、微软? 委外合作或成解套方案

为了解决当前AI困境,有分析师建议,苹果或许可效法三星电子、微软与亚马逊等科技巨擘,扩大与外部技术供应商的合作。 这些公司皆透过採用Google Gemini、OpenAI ChatGPT以及Anthropic Claude等第三方AI模型,来强化自身系统的功能。 苹果或许也能考虑採用类似策略,利用第三方基础模型,快速推出一款与其硬体设备及应用程式深度整合、且具市场竞争力的AI产品。 待自家AI技术成熟后,再逐步替换为自研技术,不失为一个务实的解套方案。

事实上,苹果目前已与ChatGPT展开合作,但合作层次仍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度的整合。 OpenAI目前并未替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中的大型语言模型提供技术支援。 ChatGPT的角色,仅限于在Siri无法回应特定问题,或在少数人使用的视觉智能功能中分析图像时,作为备用方案使用。

高层人事恐异动? 苹果AI掌门人地位岌岌可危

为了擘划AI发展的下一步,苹果近期已进行领导阶层调整。 资深软件主管金·沃拉斯 (Kim Vorrath) 被调任至AI团队,负责加速Siri及其他AI专案的进度。 沃拉斯先前曾协助领导Vision Pro的软件开发,在其督导下,Vision Pro的软件进度确实有所提升。

然而,目前苹果AI部门仍由前Google高层主管约翰·詹南德雷亚 (John Giannandrea) 负责掌舵。 但在AI部门内部,员工已开始严肃质疑,苹果执行长提姆·库克 (Tim Cook),甚至是整个董事会,是否需要进行更大幅度的改组,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的AI危机。 分析师指出,这场危机最终可能危及詹南德雷亚等高层的职位,然而,立即撤换AI主管,无疑等同于公开承认苹果在AI领域的严重落后,而这恐怕是苹果目前尚未準备好承认的事实。

苹果管理阶层依旧认为,儘管在AI领域处于落后,但苹果并不存在使用者基础流失的风险。 硬体、软件与服务的紧密整合,加上强大的自研晶片与软件使用者介面,依然是苹果的核心竞争优势。 儘管这些优势确实存在,然而,AI技术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科技生态系统。 这使得苹果过去引以为傲的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风险。

AI技术正掀起一场千载难逢的科技革命。 苹果或许仍有时间力挽狂澜、扭转颓势,然而,这扇机会之窗,正快速关闭。 台湾的科技供应链伙伴,也势必将密切关注苹果在AI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这场AI危机可能带来的连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