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个月一直在争夺「全球股王」宝座的苹果和辉达,在週一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截至发稿,苹果公司週一收盘上涨超过 3%,市值达到 3.47 兆美元。而辉达则大跌近 17%,市值蒸发超过 5900 亿美元后,只剩下 2.9 兆美元。
从技术图形来看,苹果在近期连续下跌超过 10% 后,贴着 200 日线开始反弹,而辉达则是一脚踏过了 200 日线。苹果将在 30 日盘后面对财报季的考验,辉达则要等到下月底才发布财报。
DeepSeek 的崛起与 AI 产业的震荡
不用多说,辉达大跌的原因,是中国 AI 公司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引发部分投资者对长期算力需求的担忧。DeepSeek 近期先后发布「DeepSeek-V3」和「DeepSeek-R1」两款大模型,由于成本低廉,效能与 OpenAI 相当,让硅谷震惊。据外电报导,苹果 ( AAPL ) 股价週一上涨,逆势上涨,而其他大型科技股则因人们对人工智慧支出过度的担忧而下跌。由于华尔街仔细考虑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的开放原始码人工智慧模型的成功,人工智慧类股週一大幅波动,据报导,该模型可以与 OpenAI 和谷歌等公司领先的美国模型相媲美,但成本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DeepSeek 的 AI 模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震动,主要是因为它展示了 AI 模型开发的另一种可能性。DeepSeek 的效率表明,开发足够强大的设备来执行 AI 模型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容易得多,成本也更低。这直接威胁到那些在 AI 基础建设上投入巨额资金的科技巨头,例如微软和谷歌。
在惨痛大跌之际,辉达週一回应媒体採访时表示,DeepSeek 的(R1)新模型是一个「优秀的人工智慧进步」,同时强调执行 AI 模型依然需要「大量的高效能辉达 GPU 和高效能网路」。
然而,DeepSeek 的成功,让市场开始担忧那些在 AI 基础建设上投入巨额资金的科技巨头,他们的投资是否能够获得预期的回报。辉达作为 AI 晶片的主要供应商,自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苹果为何不受 DeepSeek 的影响
另一方面,苹果股价的逆势上涨,可能与其在 AI 领域的策略有关。相较于其他科技巨头,苹果在 AI 方面的投资相对保守。这一度被认为是苹果的逆风因素,但现在看来,这反而成为了苹果的优势。
苹果最近正式推送了 iOS 18.3 系统,以及 iPadOS 18.3 和 macOS Sequoia 15.3 系统。
引发市场关注的是,苹果在面向开发者的更新说明中表示,在开放 Apple Intelligence 的地区,系统更新中符合条件的机型(iPhone 16 系列和两款 iPhone 15 Pro 手机、M1 晶片或更高版本的 iPad 和 Mac)将在更新时自动启用 Apple Intelligence,并进入设定状态,整个流程包括从网路下载 AI 模型和一些安装步骤。
这一举动,也被视为苹果试图扩大接触 Apple Intelligence 软件的群体。公司表示,对于不需要 Apple Intelligence 的用户,则需要自行去设定里关闭。但相较于目前科技巨头相继发展AI大模型,苹果的脚步普遍被批评太慢。
DeepSeek 的效率,可能正是苹果所需要的。外界原本认为苹果在 AI 方面能否成功,取决于其开发足够强大的设备来执行 AI 模型的能力。但DeepSeek 的效率表明,这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容易得多,成本也更低。这对苹果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苹果的优势不仅在于其保守的 AI 投资策略,更在于其强大的软硬体整合能力和庞大的生态系统。苹果可以透过软硬体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 AI 模型的效能,并将 AI 功能无缝整合到其产品和服务中。此外,苹果庞大的生态系统,也为其 AI 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市场的反应与未来的挑战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让投资者们重新评估 AI 产业的格局。一方面,DeepSeek 的成功,让市场对 AI 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另一方面,DeepSeek 的效率,也让市场开始担忧那些在 AI 基础建设上投入巨额资金的科技巨头,他们的投资是否能够获得预期的回报。
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因为其在 AI 方面的保守策略,反而成为了市场的避风港。投资者们似乎认为,苹果更有可能从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中受益。
然而,苹果并非没有挑战。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苹果需要不断调整其 AI 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此外,苹果也面临着其他科技巨头在 AI 领域的竞争,以及市场对其 AI 产品和服务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