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山有不同的工,做茶不是一人蛮干,而要群体协调,才能产生好结果。
罗竣瀚的老家在竹崎乡光华村,茶园却遍布在阿里山乡的达邦、番路乡的隙顶与巃头,更远达玉山地区。
从阿里山下来,开了一小时车,走国道三号到竹山鹿谷交流道,往山的方向再开车一个半小时,终于抵达玉山国家公园界碑下的高山茶园。这个非比寻常的製茶家族,第一代是半途闯出来的製茶师,第二代两兄弟是科班出身的少年学徒,他们从阿里山闯到玉山,劈出一条新的茶路。
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罗家父子三人的茶路漫漫,跨了115公里。
父子三人跟着茶况轮流在阿里山、玉山製茶。
各家塑成的茶家手路
阿里山是晚近的高山茶区,土地有限,发展却快,后起的茶农多,也有分不到土地的,罗竣瀚家便是如此。
罗竣瀚的父亲罗再村是竹崎乡光华村茄苳仔人,从前是割笋、种稻的农夫,因姐姐嫁到番路乡隙顶的茶业人家,常去帮忙帮出了兴趣,便向姐夫家分一片茶园来种,把笋寮改装成茶厂。罗竣瀚说,父亲在民国74年投入茶叶,在阿里山上算是起步晚,茶园面积小,收成不够养家,所以小时候印象中的父亲很常不在家,总是到外地去当茶工。
罗竣瀚的父亲勤走肯拼,在不同山头游学,凑出了他那综合各家的手路。
他从最初在番路乡金庆茶业工作,学阿里山本地乌龙茶,后来为木栅老茶师张云当茶工,在旁看头看尾,奠定铁观音茶的基础,又运气很好遇上「茶王」苏楠雄,请教解决长年困扰的「水粗」(台语不顺之意)问题,从不明究理到心有所然,他摸索很久,也失败不少。
罗竣瀚负责后段炒菁工作。
罗竣瀚常听父亲道起自己年轻时,未打磨的手艺,拙劣到吓人。「人家是水顺,他说他是『睡』顺,做的茶叶卖不出去,只好拿去做茶叶枕头送朋友。」当时父亲想不透怎么别人的茶可以甘甜滑顺,而自己的茶喝起来则很「披荆斩棘」。
罗家茶产业在父亲踏走各地做茶时也留眼觅地从而建立。现今,罗家人在隙顶有海拔上千公尺的金萱茶园,在达邦则在竹林包围的独立地块种乌龙茶。眺看半山腰的达邦茶园,此地不同于梨山是石皮地,而是黄土的「土肉地」,土多石少带黏性,不似梨山乌龙走清香路线,浓厚含情是阿里山乌龙茶的特色。
五年前,他与哥哥又协助父亲接手巃头老茶园,海拔1,400公尺山间平地很理想,受光均匀又水气丰沛,规划专种铁观音,更晚近则又挺进南投信义乡玉山茶区,「父亲偶然得知茶园主人要退休,于是连同茶厂一起承租下来,这是我们青心乌龙的主产区。」
罗家在高海拔的茶园总共面积有3甲,但因为茶区多块且分散,三人小队必须跟着茶况移师驻扎,在两座山头轮流採茶、製茶,把茶农生活过得像个巡山员,也是大阿里山上少见。
在製茶竞赛上激励自我
罗竣瀚与哥哥罗权珩从小看父亲种茶长大,见证父亲为了茶奔走的苦日,却也从索然的劳务里逐渐体会到製茶的趣味。耳濡目染的他长大也跟着哥哥的脚步,考入大同技术学院的茶文化与事业经营科系。在学习製茶的路上,父亲给了他身教与实务,学校给了他理论基础,而哥哥则是他最亲近的砥砺对象。
为了应付日夜颠倒的製茶工作,三人分工各有专责,最有经验的罗再村掌管茶园管理与监督採茶,而罗权珩负责前段萎凋,罗竣瀚负责后段炒菁,三人形成牢固的「铁三角」,克服了产区分散与时间差的问题。
罗竣瀚年纪轻轻便负责炒菁,技术与沟通皆是眉角。
炒菁是製茶之中相对较难的技术,但两座山头的茶园特质不同,工班的手路又相异,炒得够或不够不是个人经验说了算,沟通反而更为重要。罗竣瀚年纪轻轻被放上大位,也曾领教布球师傅的弃嫌,还好父亲对他的训练是「一条龙」, 不在其位也知其事,使他可以跟上老前辈的思绪,从做中学。
夜半里正处杀菁阶段的茶叶。
罗竣瀚说父亲不墨守成规,他教育自己与哥哥的方式,是鼓励他们「越级打怪」。从两兄弟投入製茶的第一天,他便指派两人都必须参赛的任务。罗竣瀚形容,製茶技艺竞赛很像是父亲给他们的检定考,通过比赛一方面可以知道自己的弱项,一方面也旋紧心态上的发条,避免鬆懈怠慢。
承继父亲看茶做茶的学问
罗家人的製茶心法重在表现「品种特色」与「当地味道」。俗名「椪风茶」的东方美人茶,是採青心乌龙的着涎毫尖,融合蜜香乌龙与东方美人茶的工艺,最后浅浅一层焙火,引出前段薄荷凉感、中段龙眼蜜香、后段芭乐味的滋味三变,成为椿丰茶行的专利茶品「乌美人」。
罗竣瀚延续自父辈的製茶心法,着重表现品种与风土特色。
研究最为深刻的铁观音,维持传统手工热团揉,採用重发酵、重焙火,烘焙程度比「冻顶火」还要深,水甜、滑顺、醇和、有水蜜桃的果香,韵味强且长,藏茶三年便转出梅子香。此外,椿丰茶行也出品小叶种红茶、白茶、GABA茶(注)。椿丰的GABA茶不用台茶12号(金萱),而是用铁观音去做,铁观音的叶片厚实,表现出的层次饱满,可以持续到三到四泡,入喉有似龙眼乾的乾果香气,很是迷人。
罗竣瀚承继父亲的製茶心法深知做茶像是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看茶菁做茶的判断力很重要。
打开茶厂大门,不久前才结束的夏茶,在空气里留下淡淡的气味,此时父子三人上山,是为了修整茶园,为冬茶提前做準备。近年气候变迁,对于製茶的冲击不小,更加考验製茶师的稳定度。罗竣瀚谨记父亲常说:「不分早菜、暗菜(又称尾仔菜),都要可以做出好茶才行!」环境与品种是既定的,技术与思维却是灵活的,原叶条件佔成败的百分之六十,掌握好製茶的工艺便能补上百分之二十。
罗竣瀚谨记父亲常说:「不分早菜、暗菜(又称尾仔菜),都要可以做出好茶才行!」
从茶工起家到挣得第一块茶园,罗家父子深知茶之不易,父子三人同心经营创下许多成绩,而两兄弟一方面在山头练功,一方面也勤跑会展、拓展新客群,不负众望,接下子承父业的担子。
罗家在玉山的青心乌龙。
注——GABA茶是厌氧发酵茶,萎凋后在无氧状态下发酵的茶叶,保留「加码胺基丁酸」、简称GABA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