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自日治时期成立第一支原住民球队「高砂棒球队」以来,就一直是台湾棒球运动的主要人才培育基地,尤其花莲光复乡,更聚集了优越运动能力的阿美族。他们从小便投入运动,在广阔的纵谷平原磨练,小学校队往往是他们通往梦想的起点。
来自布农族的马杰森,求学过程也曾在光复乡待过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学到棒球知识,也学会融入阿美族生活。
小时候,他与族人生活在花莲仑山部落,然而秀丽山景之外,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型聚落,工作机会稀少且交通不便,更难有便利商店与医院设立,想谋生、取得资源通常只能前往城市。马杰森在仑山只念了一年书,便转往资源愈为丰富的万荣乡明利部落。
离开原乡后,受邻近棒球运动兴盛的光复乡影响,让马杰森渐渐对棒球产生兴趣。升上小学五年级前的那个暑假,他出色的身体条件,被认识光复国小少棒队的邻居注意到,推荐给教练。光复少棒过去虽然曾培育过许多重量级球星如曹锦辉、周思齐与高国辉等人,但偏乡球队招生仍不易,没过多久就找他随队训练、进行测试,马杰森的天赋也让球队满意。经家人同意后,即转学开始接受正规棒球训练。
儘管常和其他孩子聚在一起体验各种运动,但实际加入正规球队时,马杰森仍感害怕,怕的不只是新环境,还有比同侪晚接触棒球知识、对陌生训练模式的不安,幸好有教练教导,才逐渐了解棒球这项运动。但偏乡地区球员少,像马杰森这样投、打、跑、守突出的球员,需要时常兼任内外野手与投手等各种角色,却也让他有了能胜任所有位置的经验,进而在花莲少棒界崭露头角,多次入选县代表队。
后来直升光复国中棒球队,参加周思齐与日籍强投养父铁举办的测试会,更是表现出色,被推荐前往日本棒球名门兴南高校就读。但身为独生子,纵使有奖学金赞助的旅日机会,家人总有顾虑,因此他选择续留台湾。
只不过往后的日子,比赛输多赢少,他没了动力,转而从篮球社课寻找乐趣,甚至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篮球比赛,一度有棒球员兼职篮球选手的生活。直到国三那年,被挑选进花莲县代表队,才为他的青少棒生涯开启了另一扇门。
就像是生来要在大舞台表现的人,有机会再面对高强度棒球比赛,他不但于全国原住民族运动会为球队取得冠军,紧接着U15选拔赛的华南金控盃更单场击出两支全垒打,并在四强赛和冠军战担任投手上场关门,凭藉投、打兼备的精彩表现,帮助花莲取得盃赛史上首座冠军。
「其实我们的成绩跟外县市比没有很理想,很多人不看好,但能跟国小入选县代表的同一批人在一起,最后还拿下全国冠军,那是我最难忘的回忆。」马杰森说道。
U15选拔赛的亮眼成绩,让马杰森获选U15亚洲盃青少棒锦标赛代表队,担任中心打线与先发游击手为台湾出国争光,虽然最后取得亚军、无缘四连霸纪录,但国际舞台的比赛经验却为他拓展出不同视野。
为了追求更大舞台,花莲的孩子在国中毕业后通常都会考虑西部学校就读。马杰森同样在光复国中毕业后,选择进入高雄的棒球强权普门中学棒球队,其后,三年间在三垒和游击两个位置大有所获,于高中木棒联赛两度拿下最佳十人奖项,拥有出色打击能力搭配守备视野,让他决定他踏上职业道路。
能守游击的大物向来稀有。2020年,他便以18岁年纪参加中华职棒选秀,并在第一轮旋即被乐天桃猿选走,从上百人脱颖而出。起初于球队二军开始磨练,陆续经历亚洲职棒冠军争霸赛、冬季联盟,到了去年,终于站稳职业舞台且首度入选明星赛。
虽因工作而旅居北部多年,但马杰森从未忘记花莲这块土地带给他的一切——奠定棒球基础并在这里打响名号。能成为职业球员,他更感谢有周思齐创办的球芽基金。
少棒队时期,因功课优异,老师帮他申请了第一届球芽奖学金,那笔钱一直惦记在他的心里。
进入职业棒坛后,马杰森也用部分签约金帮助光复国小少棒队球员,他说,小时候就把学长周思齐当成目标,「虽然现在能力有限,但仍会尽自己最大心力。」
现在只要球芽基金有活动,他都会尽可能抽空帮忙,毕竟来自偏乡球队,也期待自己未来有机会像周思齐那样,照顾花莲这个家,改善基层棒球运动,并为台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