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纹绮母亲的家族在花莲七星潭经营定置渔场,身为台北人的她,每到寒暑假都会来到外公家,跟着表哥表姐在海边玩,看着大人们在渔场工作捕鱼的样貌。是七星潭的海跟花莲的土地,让她爱上海洋,影响了她往后的人生——大学及研究所选择就读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而后回到花莲创立「洄游吧 Fish Bar」。

从知识到体验到商品

黄纹绮坦言,最初就已确定三个营运面向,贩卖冷冻生鲜及文创商品的「洄游鲜捞」、活动体验课程的「洄游潮体验」,以及鱼类知识资料库的「洄游新知」。然而回到地方创业得要接地气,仅有学术上的知识是不够的。黄纹绮开始每天早上五点到鱼市场看渔民如何挑鱼、杀鱼、卖鱼,结束后到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参加解说员培训,学习如何跟一般消费者沟通海洋教育,也访谈渔村里的长者们记录他们的知识经验。经过这些累积,洄游吧才能将如此丰厚的渔业资料库及文化,转译成活动体验及商品。

来到洄游吧食鱼体验馆,游客可以领取寻宝图,在整栋的室内外空间一关关地完成任务,透过好玩的互动认识到台湾周边的36种鱼类、常见渔法等。洄游吧在商品包装设计中也巧妙置入鱼类知识的小问答;冷冻生鲜鱼货外包装上的QR Code扫描后,能看到鱼种的介绍、产地、捕捞模式,甚至建议料理方式,让产品不仅能吃能用,更达到教育目的。当然也能直接报名体验活动,在他们专业有趣的解说下,从认识鱼、捕鱼技法到亲自DIY料理当地新鲜鱼货、享用鱼料理,吃喝玩乐之余,也完整地学习到对海洋永续友善的食鱼知识。

落实食鱼教育

2024年对洄游吧来说是既挑战又丰收的一年,原本食鱼体验馆整栋重新装修完毕,预计在4月开幕,却遇上大地震,地裂、爆水管等损坏严重,黄纹绮幽默地说,「每天开门都有小惊喜迎接店长。」外地的游客进不来,好在仍有许多花莲的政府单位、学校单位的校外教学或是企业参访来到洄游吧,让他们稳定经营下去。

与酒厂共同研发推出的鲣鱼琴酒,以烟燻鲣鱼鱼骨、稻米酿製,并加入马蜂橙叶,入口清新柑橘风味扑鼻,尾韵是温润的腌製柴鱼香,独特的风味让它在今年荣获2024 World Gin Awards世界琴酒大赛金奖 (Contemporary Style Gin)。2024年12月,洄游吧更获得国际B型企业认证(B Corps),成为台湾第一个以食鱼教育服务获得认证的企业。

获奖虽然开心,然而最让黄纹绮感到成就感的是,看到客人把食鱼教育的概念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位妈妈说,以前带小朋友出门,看到枫叶红了,他会知道已经秋天了,但是参加过我们的活动后,妈妈带孩子去传统市场,看到很多鬼头刀,就知道现在是秋天的季节。这是我觉得最难得的。」

如今回到花莲已经八年,黄纹绮很感谢花莲的自然环境给予的一切,更感谢创业一路上遇到的这群热爱海洋的前辈及团队伙伴,共同为了这片土地及海洋努力着。黄纹绮期许未来能把洄游吧的经营模式与其他像是养殖文蛤的生产者合作,帮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及商品方案,持续推广环境友善与永续经营的理念。

购买 VERSE 杂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