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市场对总体经济前景抱持审慎态度,人工智慧 (AI) 领域的投资热潮在 2025 年依旧强劲。根据最新分析显示,全球创投基金于 2025 年 1 月投入 AI 相关企业的资金高达 57 亿美元,佔整体创投总额的 22%,显示 AI 产业的吸金能力丝毫不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I 新创公司的估值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其中,专注于特定应用领域的 AI 新创,其估值倍数不降反升,成为投资人追逐的新焦点。
基础模型估值趋于理性,应用层展现爆发力
近年来,OpenAI、Anthropic 等基础模型开发商,凭藉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在 AI 浪潮中引领风骚,估值也水涨船高。然而,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投资人开始更加理性地评估基础模型的价值,其收入倍数已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将 AI 技术落地于实际应用场景的新创公司,例如 AI 搜寻引擎 Perplexity、AI 文案生成工具 Writer 等,则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动能,其估值倍数甚至逆势上扬。
投资机构 Sapphire Ventures 总裁 Jai Das 指出:「AI 应用公司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成长,这也是投资人愿意以高估值投入的原因。」他强调,企业在 AI 支出方面持续增加,主要看重 AI 软件在提升员工生产力、降低营运成本方面的潜力。相较于动辄数十亿美元投入的基础模型开发,AI 应用开发商更能快速产生营收,并展现盈利前景,这也使得投资人愿意给予更高的估值。
以 AI 搜寻引擎 Perplexity 为例,该公司 1 月份的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突破 8000 万美元,相较于 2024 年 11 月的 5000 万美元,成长幅度高达 60%。儘管如此,Perplexity 在 2024 年 11 月募资时,估值已达 85 亿美元,收入倍数高达 170 倍,显示市场对 AI 应用前景的极度看好。
产业应用型 AI 新创,备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于特定产业应用的 AI 新创,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并享有更高的估值倍数。例如,专注于医疗领域的 AI 新创公司 Abridge,其 AI 技术能将医生与病患的对话转录并分析,找出关键医疗资讯,大幅提升医疗效率。Abridge 在 2024 年秋季完成 2.5 亿美元募资,估值高达 25 亿美元,收入倍数达 50 倍。投资人看好此类公司能透过在特定产业的专业数据上训练模型,建立更强大的竞争优势。
展望 2025 年,AI 投资市场将更加蓬勃发展。NatLawReview.com 预测,在强劲的产业成长和市场环境的推动下,2025 年 AI 公司 IPO 市场将迎来显着成长。Dentons 则指出,企业将更积极透过併购 (M A) 来强化自身的 AI 能力,以在快速发展的技术竞赛中保持竞争力。这意味着,AI 投资将逐渐进入收割期,早期投资人可望透过 IPO 或併购等方式,实现投资报酬。
专家示警:估值泡沫风险犹存
儘管 AI 产业前景一片光明,部分专家仍对过高的估值表示担忧。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提醒投资人,需审慎评估 AI 公司的未来潜力,并将其与当前股价反映的预期收益进行权衡。Finro Financial Consulting 也指出,随着市场趋于成熟,投资人应更关注 AI 公司的基本面,而非仅仅追逐高成长题材。
整体而言,AI 产业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投资人对 AI 新创的估值逻辑也更趋于理性。相较于早期的「唯技术论」,当前市场更看重 AI 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与盈利能力。在 2025 年,AI 应用领域的新创公司,可望成为引领市场成长的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