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条直线,还是一场由记忆与情感拼凑而成的梦境?」这是Sarah Jérôme作品中不断探问的核心命题。
展览名称「太古」源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朵卡萩的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小说中的虚构村庄「太古」呈现出一种多层次流动的时间观,每个人与物都拥有独特的节奏。这种非线性时间观与Sarah Jérôme作品中呈现的诗意空间完美呼应。
在艺术家的访谈中,她常以「形而上学」(Métaphysique)和「形象时间」(Le temps figural)来阐述她对时间的独特理解。Sarah Jérôme透过多层次的笔触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模糊了梦境与现实的界线,创造出充满张力的诗意空间。
法国艺术家Sarah Jérôme
谁是Sarah Jérôme?
Sarah Jérôme是一位从舞者转型为视觉艺术家的独特创作者。1979年生于法国,她先后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和巴黎美术学院接受专业训练,这段跨领域的学习经历赋予她作品独特的动态感和空间张力。
她的艺术生涯成就斐然,2018年获得法国「新兴艺术家大奖」,作品曾在巴黎庞毕度中心特展中展出,并受邀参加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她的代表作《记忆之河》系列被法国国家当代艺术基金会(FNAC)永久收藏,同时也是罗丹美术馆和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重要馆藏。近年来,她与时尚品牌Hermès的跨界合作更让她的艺术理念触及更广泛的国际观众。此次亚洲首展,标誌着她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太古的时间》:三重时空层次的艺术旅程
展览作品可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引导观众深入探索「太古的时间」:
p.p1 {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3.0px \'PingFang TC\'
}
span.s1 {
font: 13.0px Helvetica
}
span.s2 {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
森林的低语:画布上光影若隐若现,低语着那些未被发现的记忆片段,如同做过却已遗忘的梦境,引领观者走进记忆深处。作品《浮光幻境》(Sanctum IV, 2024)即为此类代表作。
《浮光幻境》(Sanctum IV, 2024)
p.p1 {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3.0px \'PingFang TC\'
}
span.s1 {
font: 13.0px Helvetica
}
span.s2 {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
流动的记忆:以水流为象徵,柔和的波纹唤醒情感与时间的交织,让观者彷彿置身于记忆的河流中,感受时间的流动与延展。《浪语的呢喃》(En eaux vives X, 2023)完美呈现了这种流动感。
《浪语的呢喃》(En eaux vives X, 2023)
p.p1 {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3.0px \'PingFang TC\'
}
span.s1 {
font: 13.0px Helvetica
}
span.s2 {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
关係的迴响:双人形象展现情感的张力与暧昧,在梦境与现实的交界处,编织出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故事,让情感迴荡于时间的缝隙中。《梦迴彼岸》(Revoir le ciel, 2024)即为此类作品的代表。
《梦迴彼岸》(Revoir le ciel, 2024)
舞者笔触:动静之间的视觉语言
Sarah Jérôme的创作深受其专业舞蹈背景影响,她的笔触宛如舞者的肢体语言,充满动态感与节奏,展现动与静、痕迹与擦除之间的微妙张力。
在《林间迷蹤》(Cavale II, 2023)和《尘嚣之外》(Loin du bruit, 2024)等作品中,静止的森林与流动的水域不仅是自然意象,更是情感与记忆的深刻映射。这些作品让观者如同置身于梦境深处,不禁产生共鸣与疑问:「我走进了谁的记忆?是艺术家的?是自己的?还是某段记忆中已模糊的『我们』?」
《尘嚣之外》(Loin du bruit, 2024)